近年来,赤坎区作为全市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文旅产业作为“1+2+4”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赤坎区财政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更加积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财政举措,推动全区大力探索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把“鲜美湛江”融入赤坎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形成“文化旅游+经济消费”双向赋能、双向带动新模式,探索打造高度城镇化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全面实现“产、城、人、文、乡”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一是文旅品牌活动火爆出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模式,打造节庆文旅商贸活动品牌,2023年以来统筹财政资金、社会力量投入1600万元举办了五一、国庆中秋、春节系列主题活动,撬动三个节庆文旅消费约16.83亿元。举办“相约赤坎老街
好春光漫生活”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认可,更吸引了大批广西游客,“三月三广西大学生抵达湛江”等网络话题登上热搜。二是文旅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以品美食、住民宿、逛夜市、游景区、看演出、购手信等多元化体验,打造“吃住行游娱购”全产业链,吸引市民游客从一天游到过夜游、多天游。今年5月,湛江白天鹅酒店开业,为建设鲜美湛江、打造一流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树立了新的榜样。2023年赤坎区接待游客约227.12万人次,增加63.8%,旅游总收入约18.82
亿元,增加30.5%,有力推动赤坎社消零总额实现全市“五连冠”、北部湾城市群县域前五。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市交投公司推进赤坎体育场地下停车场项目,提供近80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投入债券资金443万元建成创业路停车场和各类旅游导览牌、交通标识牌并投入使用,完成南兴街、水井头等公厕改造,赤坎游客服务中心和三民社区完成融合建设,进一步提升讲解咨询、游客休息等服务功能。重大节日期间推出旅游公交专线、派发美食地图、全域旅游手册和明信片,启动游客服务咨询热线,免费发放“赤坎礼遇”,焕发“善美赤坎”传统文化等。投入债券资金2614万元建设开放赤坎区博物馆,广州湾商会旧址、赤坎区博物馆、古码头、水仙庙、静园、大昌商铺等网红“打卡点”,使赤坎古商埠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湛江新晋文旅地标。四是文旅项目建设持续加快。重点抓好老街保育活化工作,投入财政资金约1.2亿元对该片区51个单体进行改造修复,完成6个古码头改造和广州湾商会会址、静园等30个标志性点位改造,并计划新投入3.9亿元完成其它点位改造。同时,有效解决了公房修缮、道路改造、雨污分流、灯光亮化等群众急难愁盼难题,让原居民愿意回、游客愿意来,重燃老街区的“烟火气”。随着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文资源更加丰富,赤坎区培育出“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广东十大美丽海岸”“广东十大最生态碧道”等优质旅游资源,老街和金沙湾两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始终保持全市领跑,调顺村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文章村入选全省“村晚”示范展示点,文旅商贸活动品牌出圈出彩。五是文旅发展体系不断健全。坚持一小区一方案一特色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部分小区墙绘有寸金桥公园、校园生活、老城剪影等城市文化元素,重现“千年古商埠”昔日街景。2022-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相继投入6.29亿元,开工改造67个项目,惠及居民16849户,住宅楼1340栋,总建筑面积约140.29万平方米。积极打造文旅人才聚集地,倡导文化手艺人“工匠精神”,凝聚文创、非遗等各类人才力量,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目前,全区共有非遗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4项,成功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补助15人;培育引入省级非遗金华金钩饼业、阿婆田艾籺等特色非遗文化、人文书店、特色民宿等多样化业态进驻,非遗产业平台成雏形,推动实现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六是结对帮扶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加码赋能。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安排与部署,2023年以来广州越秀区累计帮扶赤坎区7000万元,用于支持赤坎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期)、赤坎区都市产业园、调顺休闲农业研学基地建设、越秀科创大厦等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坚持以产业帮扶、乡村振兴和社会民生为工作重点方向,助力赤坎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丰富赤坎区文旅业态,推动完善旅游产业链,增强古商埠服务能力和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