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0970万元,比上年同月增加18331万元,增长42.99%(剔除体制调整因素后的可比口径,下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05515万元,比上年同月增加12323万元,增长13.22%。
1-4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6251万元,完成各级人大批准的年初预算29.70%,比上年同期增加60579万元,同比增长38.91%(剔除体制调整因素后的可比口径;若按自然口径计算,则同比增长31.93%);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419423万元,完成各级人大批准的年初预算29.71%,比上年同期增加63120万元,增长17.72%。
1-4月,来源于湛江财政总收入15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48%,其中:中央库收入(含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各级库同)114.40亿元,同比增长61.69%;省级库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44.06%;市级库收入21.62亿元,同比增长40.36%;县区库收入12.94亿元,同比增长50.46%。
一、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我市地方公共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良好,财政收支方面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收入增长快。1-4月,我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增长38.91%,在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6位,分别高于全省(21.29%)、东西两翼(33.15 %)和珠江三角洲地区(19.30 %)平均增幅17.62个百分点、5.76个百分点和19.61个百分点,低于粤北山区平均增幅(39.95%)1.04个百分点。从今年来的走势看,1月93.06%的高增长对近三个月我市财政运行影响较大。其一,1月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今年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部新政,偶然性成份较大,为后几个月我市财政收入的必然下滑埋下了伏笔;其二,1月的高增长,为2月(68.26%)、3月(38.17%)的累计增幅留足了回落的空间;其三,4月,我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终于走出了逐月大幅下滑的困境,实现了止跌回升。且不论从全省各市看,还是从我市历年看,该增速均属较高的增长水平,它为我市财政上半年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县域发展猛。今年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主要表现为:从总量看,1-4月,雷州、廉江、吴川、徐闻、遂溪等五个县(市)共累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8043万元,多于五个区合计数(48610万元)9433万元;从占比看,1-4月,五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全市总收入的份额为26.84%,尽管比上年同期(27.40%)略有下降,但县、区份额占比已从上年同期的27.40%:28.34%,提高到今年的26.84%:22.48%;从增量看,1-4月,五个县(市)比上年同期共增收15952万元,多于五个区增收数(4501万元)11451万元;从增速看,1-4月,五个县(市)同比平均增长37.90%,高于五区平均增速(10.20%)27.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雷州市新班子上任后,高度重视财政工作,多次召开各级会议,研究部署抓创收,打开了财税工作的新局面。今年头四个月,雷州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450万元,同比增加5089万元,增长69.13%,增收额居10个县(市、区)之首,增长率拨全市(含市直)头筹。
——支出结构优。1-4月,不含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1255万元在内,全市公共财政投入教育、社保、医卫、农林水、城乡社区、节能环保、住房保障、文体传媒、科学技术等九大民生领域的资金分别为95290万元、70330万元、36166万元、25745万元、23460万元、10105万元、6396万元、4807万元和1564万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2.72%、16.77%、8.62%%、6.14%、5.59%、2.41%、1.52%、1.15%和0.37%%,九项合计273863万元、65.30%;与上年同期相比,九个项目今年来共增加投入39475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增量的62.54%。结构上体现了我市财政注重民生支出投入的政策取向。
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项目分析
1-4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契税、其他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教育附加费收入等五个项目,五项共增收46697万元,占增收总数的77.08%,拉动我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及原因如下:
(1)契税。1-4月,全市契税收入19960万元,同比增加13405万元,增长204.50%。增收主要原因,一是上年结转收入6400万元调整在今年入库,增加了今年收入;二是我局契税中心改变了征管方式,强化了征管,促进了增收;三是今年来我市楼价房价的持续高企,带动了契税的增收。
(2)其他收入。1-4月,全市其他收入完成14535万元,同比增加10274万元,增长241.12%。主要原因是按照财政部规定,今年将部份预算外收入纳入了预算管理。
(3)城市维护建设税。1-4月,全市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7396万元,同比增加9594万元,增长122.97%。主要原因,一是去年12月起外资企业统一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缴纳范围的扩大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加;二是营业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库部份)等流转税的增长,使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水涨船高,收入增加。
(4)行政事业性收费。1-4月,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1349万元,规模已赶超增值税,在所有收入项目中排2位;同比增加8062万元,增长34.62%。主要原因,一是按财政部规定今年起除教育收费外,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畴的扩大促进了收入的增长;二是今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促进了该项收入的增收。
(5)教育附加费。1-4月,全市教育附加费收入8887万元,同比增加5362万元,增长152.11%。主要原因,一是去年12月起外资企业统一缴纳教育附加费,增加了收入;二是营业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库部份)等流转税的增长,带动了教育附加费收入的增收。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四大主税走势疲软,财政收入质量下降。由于受国际政治形势动荡和国内经济调控以及财税体制调整的影响,1-4月,我市市、县两级库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形势颇不乐观:增值税地方收入从3月起连续两个月出现了负增长;营业税地方收入从4月始也步增值税之后尘出现负增长,尽管靠“可比口径”这块遮羞布仍录得17.58%的正增幅,但明升(+5154万元)暗降(-708万元)却是不争的事实;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表现平淡,不甚作为。在四大主体税种走势疲软的背景下,我市非税收入逆势而动,弱市崛起。1-4月,全市非税收入740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232万元,增长58.17%;非税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也从上年同期的28.56%,上升到今年的34.24%,税收比重随之彼长此消,财政收入质量明显下降。
(二)预算执行进度稍慢,收支工作压力仍重。1-4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仅完成年初预算的29.70%,慢于时间进度3.63个百分点,仍有26425万元收入任务未能如期完成;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也仅完成年初预算的29.71%,慢于时间进度3.62个百分点,仍有51108万元支出任务未能如期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执行进度缓慢,主要受我市产业经济增长放缓和上级财政税收体制调整多因素叠加的影响。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的缓慢,又制约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的进度。这,加大了我市财政上半年实现“双过半”的压力。
(三)体制调整对我市财政收入影响不小。今年起,我省实行新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主要内容一是重新划定企业所得税的共享范围,二是将省、市县共享“四税”的分成比例从“四六”调整为“五五”。据初步测算,1-4月,省共从我市多划走“四税”收入12128万元,其中:营业税6893万元、企业所得税2284万元、个人所得税1718万元(已剔除新政后我市新增的个人储蓄利息税)、土地增值税1259万元。若按原体制计算,1-4月,我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228379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39.33%。就是说,由于实施新财制,我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长率降低了7.4个百分点。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生财有道,聚财有方,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收入是源,支出为流;源顺流畅,源广流长。只有进一步拓宽财政收入渠道,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做大做优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为建设幸福湛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财力保障。
(1)尽快成立财源管理机构,加强对我市财源的管理、协调、分析和统筹。一是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市财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财税的副市长、分管财税的副秘书长和市财政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各涉及财政收入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二是在市财政局增设财源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财源管理工作。
(2)建设财源信息管理分析平台,做好财源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现有财源的控管和潜在财源的挖掘,查漏找失,应收尽收;并研究拓展新的财源增长点,开源生财,增强后劲。
(3)加强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和重点财源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4)针对存在问题,每季度进行一次多部门联合的清源补缴活动。
(二)绩效为先,民生为本,积极打造“公共财政”
坚持效益优先,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会议经费等一般行政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和保障教育、科技、文体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和重点建设项目支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认真落实好各项强民惠民政策,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O一一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