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政局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湛江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11年3月15日)

  

发布时间:2011-03-15 09:00 作者: 来源: 本网 字体:

湛江市财政局  梁 培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出湛江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2295万元,为市代编预算的113.31%,比预算超收77795万元,比上年增收135783万元,增长25.79%。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3645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8.11%,比上年决算数增支303756万元,增长24.64%。

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全市财政收入合计1779330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解省支出、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总额为1570639万元。收支相抵,剔除结转下年支出后,净结余666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970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4.41%,比年初预算超收39001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收65850万元,增长27%。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11944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7.08%,比上年决算数增支188373万元,增长44.47%。

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收39001万元,经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促发展等支出。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19万元;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6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7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0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42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0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10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2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285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982万元。

(三)2010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201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14027万元,为年初预算132119万元的237.68%,比上年决算数增收172310万元,增长121.59%。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0294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176088万元的172.04%,比上年决算数增支140390万元,增长86.36%。其中社会保障支出17099万元,比上年增支1607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3735万元,比上年增支113900万元。

201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201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57500万元,为年初预算120302万元的214.04%,比上年决算数增收152523万元,增长145.29%。增收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比上年增加142365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642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31.52%,比上年决算数增支126782万元,增长338.68%。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加10552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增加21500万元。

二、关于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0年,各级财政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全市重点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认真落实促发展、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为促进全市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财力保障,财政改革取得新成效。

(一)强化收入组织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及时协调解决财税征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抓收入的积极性。各级财政重分析、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通过有计划、有重点的抓收入,改变了以往突击抓收入的做法,全年收入组织工作井然有序。财税部门狠抓落实,抓住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强征管,堵塞漏洞。重点加强对房地产、饮食娱乐服务业等行业税收监管,开展建筑安装营业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税收征管模式改革,清缴历年拖欠税费,实施非税收入集中监管,实现首季开门红,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年收入均衡入库、快速增长。其中:市直国税部门完成9.18亿元,增长50.18%;地税部门完成8.83亿元,增长33.4%。财政部门契税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收1.8亿元,增长2.25倍。

(二)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以赴保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市财政千方百计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中央、省各项保民生政策和市政府确定的18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全年各类民生支出107.2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1.优先支持教育发展。全年教育支出35.09亿元,增长17.14%。市财政安排2086万元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3738万元实施市辖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安排3959万元化解学校历史债务,弥补市直免费义务教育学校补助经费与“一费制”收费资金缺口。安排1.5亿元支持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比2006年新增学位14.48万个,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并获得省奖励资金1000万元。融资7000万元支持湛江职教基地建设。

2.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市医疗卫生支出14.1亿元,增长18%。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9907万元,用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全市587.5万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120元,个人住院报销标准提高5个百分点。全额资助17万低保对象和5.4万五保户免费参加医保。拨付1.34亿元启动6项重大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投入1000万元用于改造10间乡镇卫生院;1405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2330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套;投入510万元用于农村改水改厕;投入405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拨付500多万元用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开设“平价服务”、“十元门诊”等。拨付160万元用于食品安全、药品价格改革及中医强市等工作。

3.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年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3亿元,支持我市建设文化强市。安排20万元支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动漫、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安排131万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博物馆馆藏和文物保护工作。安排162万元,支持送戏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安排十三届省运会参赛经费800万元,湛江跳水训练馆建设资金200万元。还通过财政补助经费,引导企业赞助等方式,支持我市成功举办了世界旅游小姐大赛,龙舟赛等一系列赛事。

4.支持公共交通建设。安排公交车更新补助500万元,企业设备更新补助100万元,老年人免费乘车补助218万元,坡头方向线路补助100万元。对湛江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购置LNG公交车和190辆小公交车实行资金补贴,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5.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9.7%。投入6.5亿元,进一步完善医保一体化,开创了“湛江模式”。受理1.55万名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的申报和资格审查工作,减轻了政府及企业的负担。开展建筑安装工程劳动保险统一征收管理工作,安排7810万元解决17家建筑施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困难的问题。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50元和100元。安排资金落实“千间敬老福星工程”,建设镇村级敬老院121间,解决农村五保户5.24万人的供养问题。投入600多万元继续推进坡头新农保试点工作,已有8.9万人参保,2.2万人享受养老待遇,发放养老金1299万元。

6.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省、市总投资1.07亿元,其中市安排廉租房建设资金2806万元,落实廉租房建设用地3.1万平方米,实施的建设项目8个,已建成廉租房365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1万元。下达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875万元,改造危房5749户。

7.支持就业保障。安排就业补贴1590万元。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财政拨付保证金30万元并给予5年租金补贴,建立“湛江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火车南站创业商贸园”,开发100个商业铺位。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补贴1227万元帮助21家困难企业5670人稳定就业岗位。

8.支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央、省和市财政共安排资金4.38亿元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和垃圾场建设。投入2546万元对市区88条小街小巷进行改造,投入1001万元安装市区61公里3000多盏路灯。筹集资金近10亿元用于海湾大桥的股权回购和森林公园、湖光岩周边1.2万亩土地的回收,对加快海东新区的建设、保护我市的“市肺(即森林公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农村发展

安排2705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组织稳定。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承保102万户,承保率100%。获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竞争性资金4800万元,连续三次获得上级竞争性资金超过1亿元。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77亿元,种粮直补资金2013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968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6772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649万元。融资7289万元支持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安排1.58亿元用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安排800万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落实配套资金900万元,打井1092眼,解决1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300万元发展南珠产业。安排300万元帮助北部湾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安排8560万元用于江海堤围、青年运河灌区改造以及海堤配套资金。

(四)推进发展型财政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我市财政着力推动发展型财政建设进程,为争当粤西发展龙头,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第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安排5000万元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及扶持外贸出口。支持港口建设5150万元,国企改革和脱困4500万元,现代旅游业发展1325万元。安排科技投入2100万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挖潜改造和龙腾物流项目。做好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改等272个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到中央和省对我市扶持补助资金1.1亿元。安排航班补贴1850万元。

第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债资金11.3亿元,加快钢铁、石化、林纸浆一体化等重点项目的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拨付扩大内需项目资金3.26亿元,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充分发挥监管合力,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推动产业转移。拨付产业转移扶持补助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产业转移园建设。联系转移园合作城市---广州市财政局并争取下达开发区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园专项资金2500万元。

第四,注资“四大”投资集团,为促进和规范城市建设投融资打好基础。对基础投资、交通投资、水务投资、正大(湛江)现代农业投资四大投资集团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模式进行规范,分别注入基投集团现金6.7亿元,注入交投集团现金5.2亿元,注入正大资本金2.5亿元。四大集团已基本符合市场融资主体要求,为下一步开展融资工作,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五)调结构、抓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全市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仅增长3.35%,低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21.29个百分点。建设节约型机关,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车辆购置费、会议费等支出分别比上年下降10.22%、14.17%、13.27%和8.36%。严格预算追加,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加强部门结余资金清理收回和统筹使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效率,将以前年度积压的项目全部清理完毕,核减金额25.03亿元,核减率15.86%。政府采购电子反拍功能运用全省领先,全年政府采购金额5.6亿元,实际成交金额比预算金额减少7765万元,下降12.23%。

开展中职学校助学金专项审查,会同有关部门重新确认了17所中职学校2010年春季国家助学金受助资格,核减人数近6000人,减少财政支出1300多万元。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抽查自然村155个,抽查农户和项目单位达756人次。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和农村换届审计工作,督促各地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强农惠农效应。选取关注度高、金额大的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选取57家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试点,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考核工作。继续完善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系统,扩大公务卡改革试点范围,启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开展对预算单位的“小金库”、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

(六)管好、用好“双到”扶贫资金和援建汶川资金

财政安排5503万元,向社会筹资1.08亿元,支持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顺利开展。制订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全市启动扶贫项目943个,建成帮扶项目710个,让8万多人脱贫,超额完成全年40%脱贫目标。落实并拨付援建汶川资金1.52亿元,资金到位率100%,圆满完成援建汶川各项任务。

三、“十一五”时期财政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收入规模一年上一个台阶。2005年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117.85亿元,2010年达341.14亿元,年均增长23.6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24.01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66.23亿元,年均增长22.50%,是“十五”期末的2.76倍。

 

 

(二)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老百姓得实惠逐年增多。全市财政支出规模从“十五”期末的57.95亿元上升到“十一五”期末的153.6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累计达到610亿元。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五年全市各级财政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351.19亿元。民生支出从2005年 28.9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24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50.03%提高到了69.8%。

(三)财政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等四项改革为核心,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与问效有机结合起来,多环节、全方位地推进支出管理改革,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框架。调整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力向下倾斜机制,缓解县乡基层财政困难。“十一五”期间,市级可用财力超过一半以上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到县、区级财政,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四)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树立“管好、管活”的新理念,实现了由“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的转变。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分配相结合,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模式。建立内部循环监督系统,开展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实时、直接、无“盲点”监管。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资产分配、使用与预算安排挂钩的资产管理新模式。

“十一五”时期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财政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也要看到,我市财政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财源不足和民生配套资金逐年增加的矛盾。随着中央、省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我市财政需要配套的资金逐年增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均财力水平较低。我市人均财力水平已经降到全国中游偏下水平,2010年我市人均可支配财力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三是县区级财力不足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基层财政建设薄弱,影响基层财政的职能作用。

四、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总的来看,预计2011年我市财政形势将随国内经济整体向好和重点项目推进继续好转,但也面临不少减收因素。

有利因素:2010年12月起国务院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除教育收费外,其余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晨鸣木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投资,进展顺利。房地产市场预计平稳发展,房产税收保持增长;对部分行业税费加强征管,如加强车船使用税征管和人防异地建设费等,将增加税费来源。

不利因素:2011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融资资金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政府投资,进而影响财税收入。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省财力的集中,市财力受到削减。契税历史欠款已基本清缴完毕,预计2011年将有所下降。成品油税费改革政策影响以及国家对成品油出厂价格的限定,预计2011年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增值税地方留成收入大幅度减少。

根据《预算法》,以及国务院和财政部对预算编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11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九届十二次会议精神,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和增收节支的方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的支持力度,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建设幸福湛江提供财力保障。

(一)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2011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的预期目标,以及确保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支出的要求,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727060万元安排,同口径增长15%。(根据省政府调整省以下财政体制方案,相应调整2010年完成数为632225万元,同口径增长15%)。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省转移支付(省提前告知数)及上年结余,减去上缴省支出后,全市预算内可支配财力预计为1192708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1192708万元,收支平衡。

(二)2011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市本级财政收入。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计划完成342150万元,同口径增长15%(根据省政府调整省以下财政体制方案,相应调整2010年完成数为297517万元,同口径增长15%)。

市本级预算内外可安排财力为524595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487686万元、预算外收入(教育收费)36909万元。预算内财力487686万元主要包括:一般预算收入342150万元、税收返还收入及其他省补助收入131370万元、县(市、区)体制上解收入23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11923万元,剔除上解省支出20757万元。

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根据2011年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11年市本级财政总支出为524595万元,其中预算内财政支出487686万元,与市本级财政财力相等,收支平衡。

预算内财政支出安排48768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9220万元,补助县区支出108466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安排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3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4%;

(2)国防支出安排1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5%;

(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5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2%;

(4)教育支出安排6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0%;

(5)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92%;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17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9.63%;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57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8%;

(8)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3380万元,比上年减少55.43%(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省提前告知2011年医疗卫生补助支出数比2010年提前告知数减少56513万元,剔除此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5.16%);

(9)节能环保支出安排17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2%;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安排20180万元,比上年增长0.19%;

(11)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14960万元,比上年增长28.09%;

(12)交通运输支出安排45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9%;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9%;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27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66%;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安排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87%;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09%;

(17)住房保障支出安排1208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94%;

(18)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安排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0.65%;

(19)储备事务支出安排500万元;

(20)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安排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4%;

(21)其他支出安排1710万元,比上年减少92.73%。

(三)201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2011年全市基金收入预算240326万元,比2010年预算 132119万元增加108207万元,增长81.90%,比2010年完成数314027万元减少73701万元,下降23.4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收入预算545260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25315万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4476万元,基金支出除调到预算内统筹支出60000万元以外,其他基本属专款专用项目,列收列支。加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等,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支出为545260万元,收支平衡。

201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92487万元,比2010年预算120302万元增加72185万元,增长60%,比2010年完成数减少65013万元,下降25.2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为414806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79720万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1000万元,基金支出除调入预算内统筹支出50000万元以外,其他专款专用,列收列支。加上补助下级支出、调出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等,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为414806万元,收支平衡。

(四)2011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2011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由338个行政事业单位(含二级单位)组成,列入部门预算的基本支出总计为23.76亿元,其中财政拨款19.35亿元(详见2011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五、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完成好全年预算任务、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全年预算收支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财税收入征管,继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管,通过搭建财源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和成立财源建设办公室专门管理机构,对税费收入来源及实际征收进展情况全程监控分析,及时督导相关部门堵塞税费漏洞,做到应收尽收。抓新挖潜,既抓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抓征收薄弱环节,两手并举。重点抓好新投产企业的税收征管和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饮食娱乐服务行业以及人防异地建设费等税费的征收。落实激励型财政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抓收入积极性。继续坚持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分片抓收入制度和收入通报制度,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抓好收入。同时,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行政运行成本,重点加强公务车辆购置费、会议费、差旅费、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控制。严把预算审核关,严格按预算规定的项目和进度列支,严禁随意调整项目,严格预算刚性约束,真正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维护预算严肃性。

(二)倾力民生,促进建设幸福湛江

2011年市本级预算新增民生支出3.28亿元,占新增财力的70.72%,主要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8个方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今年市政府报告提出的20件民生实事的顺利实施。

一是继续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继续落实涉农各项直补政策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安排2905万元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发展集体经济奖励制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农村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继续安排300万元用于新农村村庄规划。安排500万元用于中心镇垃圾处理厂和农村新民居建设以奖代补。安排298万元开展农村住房保险和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支持农村水利建设,安排1200万元解决青年运河抢险、改造,安排800万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排1000万元用于江海堤围建设,安排2500万元用于东海岸防洪工程建设,安排2000万元用于海堤配套资金,落实700万元用于水库移民补助、安排300万元用于渔民转产转业。

二是安排1.77亿元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新增高中阶段教育学位、助学金制度以及教育融资还贷、贴息等工作。

三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排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1.66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227万元,用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安排163万元用于药品价格改革试点。安排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1000万元。安排120急救中心维护经费30万元。开展惠民医院建设试点,走财政资金引导,社会捐助,低保人员受益的新路子,对低保人员定点住院实行免费,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四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3628万元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安排2379万元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安排805万元新建一批村级敬老院。安排2432万元落实优抚政策,提高优抚对象待遇。通过财政补贴,建设3个平价农贸市场和一批平价超市、平价商场。安排储备粮油费用3678万元,用于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供应。

五是支持文化强市、生态建市和“宜居湛江”建设。安排“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配套资金100万元,安排840万元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和图书馆建设,奖励创作文化精品。管好城市维护专项资金,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安排490万元加快公交发展,包括补助老年人免费乘车290万元。安排2000万元开展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提高农民住房保障水平。今年将投入1个多亿资金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逐步解决和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六是大力支持备战十四届省运会,除今年安排2000万元备战经费、筹委会工作经费200万元以外,市财政将采取财政补助、社会投入和BT等模式加快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

(三)全力打造发展型财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促产培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加快财政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做大做优财政“蛋糕”。

 一是大力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1年安排现代产业引导资金5000万元、中小企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713万元、港口建设资金1.2亿元、鼓励和扩大外贸出口资金600万元、工业发展协调资金300万元、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165万元、金融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此外,财政还将筹措资金,落实好各项奖励措施和配套扶持政策。

二是继续支持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和产业转移园建设。抓住有利时机,从财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尽早形成新的财源。积极争取省产业转移政策和资金支持,用好市级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加快产业转移园和工业园区建设,承接更多的产业向我市集聚。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统筹使用预算内外财力,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财政扶持政策,继续整合当前的资源和潜在的资源,采取注资、贷款贴息等政策手段,鼓励基础设施投资集团、交通投资集团和水务投资集团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品种融资,支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土地经营文章,筹集资金加大土地储备力度。

四是加大对县(市、区)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县域和城区协调发展。县域经济薄弱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县级财力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1年市本级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市财政还将以收购海湾大桥为契机,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加快推动海东新区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突出重点,切实有效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今年市财政将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是高度关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财政安排创建林业生态市、海岛保护、人工鱼礁、红树林维护、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建设资金660万元。安排排污费支出2026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6632万元,南柳河整治工程1000万元,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经费300万元,环保专项经费330万元,促进生态型海湾城市建设。

二是大力支持“平安湛江”建设。突出做好公安网侦手段升级、公安DW09工程前端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公安看守所建设及经费、交警智能指挥中心建设、法院审判综合楼建设资金保障。

三是加强城乡信息化建设。安排“金土工程”资金1000万元、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经费100万元,12319呼叫中心项目56.2万元,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费和手机信息信访系统200万元,房地产信息系统及房产数据库150万元,组织系统“大组工网”建设及维护资金157万元,卫生信息中心建设经费30万元,更好为老百姓服务。

四是做好扶贫工作,实现共同富裕。加大我市扶贫开发力度,安排扶贫开发“双到”补助资金1550万元。安排300万元用于老区建设。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分别安排支援新疆、西藏资金655万元和268万元。

此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履职补贴和总工会劳模津贴。

(五)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一是做好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对接工作。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方案已经出台,主要是理顺所得税分配关系和调整省与市县共享收入比例两个方面的内容。市财政将主动协调税务部门和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基数测算,确保新体制实施后地方财政既得利益。

二是继续完善非税收入集中征管改革,重点是扩大集中监管范围,促进依法依规征管,确保非税应收尽收。与此同时,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增强政府统筹财力的调控能力。

三是落实好县以下政权财力保障工作。指导我市县级财政部门做好基本财力保障缺口的测算及消化工作。

四是做好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对区财政体制即将到期,市财政要搞好调研,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好新一轮体制的调整工作,确保区级、市级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五是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重点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单位财务定期检查、绩效评价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资金预结算审核。

(六)加强“两基”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抓紧编制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发展型财政为主要目标,力求财政保障能力有新提升、财政改革有新进展、财政管理有新提高。  

二是加强财政管理基础。深入推进预算编制,加强基础数据采集,推进清理和压减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促进预算信息公开等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对群众个体的直接支付渠道,提高财政资金到位率。

三是加强财政基层建设。推动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夯实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镇财政对民生资金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继续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培训。

四是继续推进财政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发展型、绩效型、和谐型、服务型的“五型”财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整体部署,2011年是财政制度建设年,围绕建设“五型财政”的财政文化建设目标,使财政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队伍执行力。

各位代表,2011年预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实现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龙头、建设幸福湛江做出更大贡献!

 

 

文件下载:

(文件6)财政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