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政局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财政预算

湛江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11-03 11:00 作者: 来源: 本网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湛江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80.03亿元,为市代编预算的110.07%,比预算超收7.3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收16.74亿元,增长26.44%。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 178.21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3.22%,比上年决算数增支24.56亿元,增长15.99%。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民生支出合计125.6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49%,增长17.14%。

  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减去上解省支出,全市财政总收入224.95亿元,全市公共财政支出178.21亿元,收支相抵,剔除结转下年支出后,净结余90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1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7.55亿元,为预算的109.75%,比预算超收3.3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收7.4亿元,增长24.54%。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完成68.61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10.82%,比上年决算数增支7.42亿元,增长12.13%。

  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减去上解省支出,财政总收入104.39亿元。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加上补助县(市、区)支出,支出总额为80.61亿元,收支相抵,剔除结转下年支出后,净结余30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1年市本级预算执行主要情况如下:

  1、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主要项目

  增值税5.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73%,下降5.71%。企业所得税1.4亿元,完成预算的87.5%,增长25.65%。个人所得税0.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6.97%。营业税4.35亿元,完成预算的90.25%,增长13.86%。城镇土地使用税0.45亿元,完成预算的75%,下降7.5%。耕地占用税0.77亿元,完成预算的126.23%,增长26.64%。契税3.08亿元,完成预算的93.33%,增长18.25%。城市维护建设税2.06亿元,完成预算的71.03%,增长44.21%。非税收入17.16亿元,完成预算的142.83%,增长43.56%。

  2、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并经市人大审议批准,2011年市本级财政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市政府20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

  (1)教育支出8亿元,完成预算的99.9%,增长16.41%。及时拨付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5.13亿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7670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安排4305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下达4152万元,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安排消化债务资金5000万元,加快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8亿元,完成预算的88.37%,增长6.36%。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将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惠及更多老百姓。积极落实备战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和十四届省运会经费。

  (3)医疗卫生支出14.5亿元,完成预算的178.18%,增长101.91%。安排补助资金12.1亿元,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安排6548万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改造、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六项重大公共卫生进行配套补助。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农垦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亿元,完成预算的97.13%,增长12.55%。安排市级补助资金2917万元,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157万元,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补助标准。安排抚恤及退役安置支出1601万元,健全优抚安置体系。安排就业补助支出600万元,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2.35亿元,落实离退休待遇政策。

  (5)农林水事务支出6亿元,完成预算的105.49%,增长81.58%。安排农业支出1.06亿元,加大对农村和农民补贴力度,落实水稻、花生、能繁母猪、良种、农机具购置、农村住房保险等补贴政策,扶持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和推动农村扶贫工作。安排林业支出2624万元,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开展防护林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创建林业生态县(市)。安排水利支出4.68亿元,开展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及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水库移民补助。

  (6)节能环保支出3亿元,完成预算的93.66%,增长29.68%。安排1591万元,用于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节能减排。安排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支出6094万元,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安排环境保护管理、监测与监察支出2151万元,加强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和能力建设。

  (7)交通运输支出6.3亿元,完成预算的93.68%,增长11.87%。支持农村公路、港口等项目建设,对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

  (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43%,增长36.62%。安排2.04亿元,完善城乡公共设施;安排9457万元,改善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安排7621万元,加强城乡社区管理。

  (9)公共安全支出6.7亿元,完成预算的93.18%,增长11.38%。落实中央、省司法体制改革精神,加强政法司法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亿元,完成预算的 109.14%,增长2.5%。主要用于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11)国债还本付息支出3200万元,完成预算104.58%。主要用于归还国债、代发地方债券和其他借款的还本付息。

  图一:

  

  3、市本级公共财政超收收入使用情况

  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超收3.34亿元。经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公共支出。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75万元;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2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58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4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19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7532万元;国防支出2145万元。

  (二)2011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1.6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22.18%,比上年决算数减收2174万元,下降0.69%。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比上年减少2.7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3.92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8.65%,比上年决算数增支3.62亿元,增长11.95%。其中:城乡社区事务29亿元,比上年增支3.63亿元。

  201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201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5.1亿元,为年初预算19.25亿元的  78.44%,比上年决算数减收10.65亿元,下降41.37%。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比上年减少11.41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6.9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  85.50%,比上年决算数增支5244万元,增长3.19%。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加1.25亿元,交通运输支出减少1.81亿元。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认真研究落实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坚持把“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代表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11年,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24件,其中被市政府列为重点建议的有3件,内容涉及综合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共18  件,因目前条件所限及其他原因暂无法解决或供有关部门参考的共6件,分别占总件数的75%和25%。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财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财力增长最快、老百姓得实惠最多、发展型财政最具活力的五年。五年来,各级财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保持了财政平稳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财政实力跃上新台阶。2007-2011 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累计282.83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77.78亿元,年均增长21.36%。全市财政支出累计660.35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401.38亿元,年均增长20.59%。

  图二:

  

  ——发展型财政步入新通道。2009年提出由“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转变,采取多种举措破解资金难题。组建三大集团公司并注入资金14.4亿元,使之成为借用还为一体的市场主体。抓住机遇,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融资100多亿元,缓解了建设资金紧缺的状况。加大土地储备,新增加土地储备1万多亩,利用土地抵押融资21亿元。为推进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筹资5.2亿元回购海湾大桥,采用BT、BOT等建设模式加快推动鉴江供水、青年运河改造、钢铁基地安置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市政建设投入,先后完成人民大道、城区小街小巷改造和东海岛跨海大桥、南三大桥、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

  ——民生福祉有了新提高。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以“小财政”撑起“大民生”。2007—2011 年,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442.83亿元,年均增长30.46%。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47.20%提高到2011年的70.49%。引入商业保险,创造医保湛江模式。利用物价调节基金,建设平价农贸市场2个,平价商店110家。教师待遇实现“两相当”,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图三:

  

  

  ——财政改革呈现新亮点。几年来,结合湛江实际,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湛江特色的财政改革之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全省率先成立财源建设办公室,破解税源掌控难、信息共享难、综合治税难的“三难”问题。不断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坚持“开门编预算”,充分听取市直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意见,预算编制更加民主、透明、科学。实行非税收入集中管理新模式,提高了非税收入征管精细化水平。推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务核算集中监管和动态监控体系,加快财政资金拨付速度。政府采购采用电子反拍,竞争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财政体制激发新活力。2006年开始,市与区实行分税体制,提高了各区发展经济开拓税源的积极性,形成了市、区发展一盘棋的良好格局。2007—2011年,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开发区累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8.43亿元,年均增长20.96%。2007—2011年,市对各县(市、区)转移支付补助共计54.88亿元(其中:市对区27.53亿元、市对县市27.35亿元),年均增长16.32%(其中:市对区增长18.79%、市对县市增长13.73%),有力地支持了各县(市、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财政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在全省财政系统率先开展“外圆内方”财政文化建设,提升执行力、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管财有规、用财有效注入内在动力。举办各类培训,提升干部素质。树立为民理财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财政系统惩治预防腐败体系。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全市公共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12位,人均排在18位。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优,非税收入比重偏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重大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投入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四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2年财政面临的形势

  2012年全市财政将面临收入增长点难以确定、支出增长较快的形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增收因素:市委、市政府五年崛起奋斗目标明确;钢铁、中科炼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奠基动工;晨鸣木浆、奥里油等项目投产;“三环四通”等基础设施大投资,将产生新的税费;加强部分行业税费征管,将增加税费收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将增加财政收入。

  减收因素: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将减少地方税收;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将影响房地产行业税费增长。

  增支因素:贯彻中央、省关于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三年全覆盖、帮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等重大民生政策和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面临的经济形势,2012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豪情满怀创大业、五年崛起看湛江”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管财有规、用财有效”原则,树立两大财政理念:做实、做细、做优“公共型财政”,着力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做新、做大、做强“发展型财政”,着重促财源、促发展、促崛起。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发愤图强,全力以赴助推湛江五年崛起。

  (三)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和指导思想,2012年财政收支的初步安排是:

  结合2012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的预期目标,以及确保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支出的要求,2012全市公共财政收入按92亿元安排,同比增长15%。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加上省转移支付(省提前告知数)及上年结余,减去上缴省支出后,全市预算内可支配财力预计为152.54亿元,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相应安排152.54亿元,收支平衡。

  2012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计划完成43.18亿元,同比增长1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9.57亿元、县(市、区)体制上解收入2.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9000万元,剔除上解省支出3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62.95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支出相应安排62.95亿元,收支平衡。

  2012年市本级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1、市本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增值税8亿元,增长48.15%。企业所得税2亿元,增长42.86%。个人所得税1.2亿元,增长26.32%。营业税6亿元,增长37.93%。城镇土地使用税0.7亿元,增长55.56%。耕地占用税0.1亿元,下降87.01%。契税3.8亿元,增长23.38%。城市维护建设税3.35亿元,增长62.62%。非税收入15.33亿元,下降10.66%。

  2、市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根据2012年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12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50.45亿元,加上补助县(市、区)支出12.5亿元,收支平衡。

  图四:

  

  2012年,市本级支出预算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办好十八件民生实事。

  2012年市本级新增财力中,用于民生领域支出5.03亿元,占70.5%。全力保障市政府确定的十八件民生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教育方面。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全力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安排全市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5648万元,新增高中学位补助5000万元,市区学校改造项目1000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及免学费市级补助经费3129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253万元。安排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5221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学前教育,推进职教基地建设。

  医疗卫生方面。解决中心人民医院征地2.5亿元,迁建融资贴息1000万元,积极推动医院融资发展,把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骨干医疗机构建设成粤西地区同类医院中最好的医院。安排城乡居民医保补助资金8.94亿元、120急救中心建设2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3678万元、乡镇卫生院改造经费100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152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安排农村卫生改厕135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文化体育方面。安排文物保护、古村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100万元,推动雷州文化“走出去”。安排“村村通”、电影“2131”工程、开心广场演出、送戏下乡193万元,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安排文艺精品创作经费250万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经费500万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安排十四届省运会备战经费2000万元、跳水训练馆500万元。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

  社会保障方面。安排促进再就业补助经费3450万元,积极扩大就业。安排7448万元,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安排2403万元,健全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生活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孤儿生活保障制度。安排残疾人康复经费100万元,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和老弱孤寡残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公共交通方面。安排新购公交车补贴资金653万元,小公交经营亏损补贴1240万元,市政公交专项补助669万元,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保障性住房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财政贴息、政府资本金注入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2012年投入保障性住房资金1.2亿元,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改造资金4622万元。

  平抑物价方面。安排价格调节基金4500万元,对低收入人群进行临时价格补贴及开展平价商店、蔬菜大棚、冷藏储备等平抑市场物价的各项工作。安排资金改造、扩建一批农贸市场。

  (2)集中财力保重点,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145万元,招商引资“三讲”、“三评”奖励资金5000万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合理安排省财政每年1亿元的工业园专项发展资金,把对地方财税贡献的大小作为重要标准,实行“大税大奖、小税小奖”。

  二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申报,对获得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资格的企业给予补助。安排循环节能专项资金17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工业发展与协调专项资金3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2787万元,推动转型升级。安排现代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积极扶持列入我市培育现代产业50强的“115”基地项目。

  三是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财政引导,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安排金融发展专项资金220万元,引入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安排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801万元,创建广东滨海旅游示范区。安排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航班补贴2500万元、港口建设1.2亿元,带动商贸物流业积聚发展。安排扶持外贸企业出口大户资金300万元、外贸新增出口补助经费300万元,进一步提升外贸水平。

  四是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安排农海产品安全检测专项经费110万元,乌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配套资金50万元。

  (3)加大城建投入,促进湛江城市崛起。

  安排创卫、创模等“五城同创”经费800万元,创建林业生态市经费100万元,南柳河、北桥河、寸金渠整治工程7800万元,支持“五城同创”。安排2.29亿元对现有市政项目进行维护,提升城市品质。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市区路面,加快建设海东新区,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恢复整治三岭山森林公园生态,打造新的城市功能区。支持建设市区污水处理截污管网和新建滨湖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和绿地,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快建设新湖大道、奋勇大道、疏港公路二期等工程,构建 “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

  (4)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落实涉农各项直补政策。安排种粮直补资金61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860万元。及时拨付种粮补贴、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积极开展政策性保险,安排水稻种植保险试点资金157万元、农房保险143万元。解决“村村通”公路农村硬底化建设资金1500万元。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安排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1700万元、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1400万元、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建设1500万元、“村村通”自来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00万元、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饮用水源界标设置经费120万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资金50万元、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080万元、雷州青年运河养护及水毁工程修复资金300万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配套资金1500万元。

  推进扶贫“双到”工作。安排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补助资金470万元,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市级配套资金230万元、扶持老区建设资金300万元、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奖补资金100万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安排资金保障社工委的有效运作,全力打造构建和谐社会的“湛江模式”。

  加大基层政权投入,夯实社会建设基础。安排2905万元用于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发展集体经济奖励。安排社区居委会包干经费400万元,镇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250万元。

  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投入,构建平安湛江。安排市司法局劳教所、戒毒所建设资金400万元,公安局社会治安视频1000万元,装备购置1350万元,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建设500万元,交警智能指挥中心200万元,垫付中心看守所征地费用3168万元。

  加大综治信访维稳投入,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安排综治工作经费、维稳工作经费、人民来访接待厅经费、处理群众集体上访费用、调处费用、市领导接访费用284万元,司法救助资金130万元,农村维稳律师团经费50万元。

  加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投入。投入食品安全专项资金2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300万元、市级储备粮油贷款利息和差价补贴3904万元、市级储备粮仓库维修230万元、应急工作经费30万元。安排消防远程供水车组、78米云梯消防车2480万元。

  (6)加大对县(市、区)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逐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县(市、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 2012年市本级预算安排对县(市、区)补助支出12.5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5.24%。其中:农林水事务增加3503万元,增长15.7%;医疗卫生增加6188万元,增长37.78%;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增加2371万元,增长13.22%;社会保障和就业增加4344万元,增长44.4%。逐步加大对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201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2012年全市基金收入预算34.98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9.1亿元,增长35.15%,比上年完成数增加3.36亿元,增长10.61 %。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收入预算62.18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8.99亿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亿元,其他基本属专款专用,列收列支项目。加上结转下年支出等,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支出为62.18亿元,收支平衡。

  201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4.58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34亿元,增长27.72%,比上年完成数增加9.49亿元,增长62.8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为41.97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1.92亿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亿元,其他基本属专款专用,列收列支项目。加上补助下级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为41.97亿元,收支平衡。

  (五)2012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2012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由340个行政事业单位(含二级单位)组成,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总计为26.9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1.94亿元。

  以上有关预算安排的具体情况详见2012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县(市、区)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尚未报人大审议通过,现在提请审议的全市预算仍然是由市代编的预算。

  三、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确保圆满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更是五年崛起和建设幸福湛江的关键一年。完成好全年预算任务、做好各项财政管理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目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做大做优财政“蛋糕”。

  2012年财政必须着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培财源,夯实做大财政“蛋糕”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难得发展机遇,强化“发展型财政”理念,实施“五个着力”,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增长的动力,全力推动湛江加速崛起。一是统筹运用省、市现代产业引导资金,着力支持发展“五大五新五特”产业;二是完善工业园专项发展资金“以奖代补”办法,着力支持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支持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四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扶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补助、以奖代补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投入,着力支持加快做强民营经济;五是坚持“大税大扶、小税小扶”,完善政策优惠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着力支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二)聚财力,为大建设大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全力推动五个崛起和建设幸福湛江需要强大财力支撑。各级财政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豪迈的勇气、更加坚定的意志,没有条件善于创造条件,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好市委刘小华书记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在财政局调研的讲话精神,加大聚财力度,做到“四个善于”:善于挖掘重点财源、善于争取各方支持、善于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善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不仅要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入任务;还要管好、管活政府所有资源、资产和资金,广聚财力,为全市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坚实财力支撑。

  (三)破瓶颈,解决大建设大发展资金难题

  强化发展型财政理念,创新融资体制,通过财政杠杆的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整合预算内外财力、政府资产资源,支持三大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统筹城市规划以及未来城市发展预期,借助新的金融工具,借力央企、省企、民企,采用BT、BOT等多种模式,实现融资多元化。编制融资收支计划,严格融资资金使用审核,完善管债、偿债机制,努力实现“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降低财政风险。统筹制定科学的土地储备、拍卖出让计划,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模式创新土地经营机制,适应城市滚动发展需要。

  (四)惠民生,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

  财政要发挥对民生的保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文化等制度体系。落实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稳步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建设,使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全市群众。

  (五)推改革,优化财政体制机制

  综合非税征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部门意见等,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改革。积极推行财政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统筹调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继续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和铺面公开招租,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强化财政监督,逐步形成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覆盖的“大监督”格局。按照“保既得利益不变,调整增量、实行以奖代补和新体制一定五年”的原则,理顺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区级发展。落实市保镇政策措施,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

  (六)抓“双化”,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全面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务e路通”信息平台管理。举办各类培训班,对村干部,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开展农村财务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完成20间财政所的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财政所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保证各项涉农民生资金真正用之于民。加快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务核算集中监管、动态监控等系统的财政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实现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信息共享,发挥信息系统有效作用。

  (七)强队伍,争当五年崛起看湛江的排头兵

  继续以创建湛江特色财政文化活动为切入点,打造一支富有强大执行力的财政干部队伍。一是树理想、燃激情。激发财政干部勇挑重担、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是转作风、抓落实。运用“外圆内方”的财政文化理念,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财政部门行政效能。三是强本领、打硬仗。开展专业培训,深入基层调研,创新思路举措,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四是树形象、出战果。开展创先争优、财政文化“形象年”和财政工作“特色奖”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干部职工在推动五年崛起热潮中争创一流业绩,展示财政新风貌。五是择贤能、用功臣。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坚持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提拔重用。六是倡清风、扬正气。建立健全局机关内部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确保财政干部队伍的纯洁,营造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湛江五年崛起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落实。财政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为推动湛江五年崛起作出新贡献!

  名词解释:

  1、公共型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公共型财政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从地方财政的角度看,财政主要满足地方政权运转、民生及社会事业支出需要。

  2、发展型财政。是我们结合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借鉴内地城市的成功经验,在理财理念上的一种创新,核心理念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不仅要满足政府运转和改善民生等公共需要,还应树立“大财政”思想,充分运用财税政策,盘活、用活政府资产、资源和资金,并发挥放大效应,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理财理念和理财模式。

  3、公共财政收入。指政府为履行职能,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收取的纳入预算内管理的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总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由地方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地方分成部分组成,具体又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类。

  4、公共财政支出。指地方政府为履行职能需要,通过预算内资金安排的用于维持政权运转及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