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湛江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走进大众视野,特别是“红树林之城”这张城市名片更是深入人心,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湛江在“红树林之城”建设方面的具体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提升湛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湛江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打好财政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组合拳”,为推动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格局、全力建设“红树林之城”提供有力保障。
主持人
2023-10-31 10:00:04
党组书记、局长李曜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是中国唯一的热带、亚热带半岛海湾城市。湛江市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港三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参与西部大开发,乃至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湛江现有红树林面积6413公顷,是我国大陆沿岸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因此,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有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天然优势。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视察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划,湛江市高位谋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红树林之城”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发挥机制协同作用,生态价值持续提升。高标准编制实施《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加快建设独具湛江特色的红树林生态格局。加快《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为有序实施红树林造林与修复提供制度保障。2019-2023年期间,全市可完成营造红树林1553.38公顷,修复红树林1722.1公顷。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科研价值不断强化。成立了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成功举办“湛江市红树林科学论坛”、“第一届岭南红树林学术论坛”和“中国(湛江)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高端论坛”,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三是探索多元投入机制,经济价值充分释放。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为打造“红树林之城”提供更强资金保障。出台《湛江市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金融支持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符合湛江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的绿色低碳金融支撑体系。
四是突出融合发展,人文价值不断凸显。推进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先行段建设,串联开发沿途红树林旅游景点。打造红树林精品旅游线路,麻章“海湖山色·涤荡心灵”之旅和廉江滨海寻古之旅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启动湛江红树林博物馆建设,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建设国家生态定位站红树林科普馆。
2023-10-31 10:03:19
主持人
针对湛江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请问财政在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有什么支持措施与机制创新?
2023-10-31 10:20:57
党组书记、局长李曜
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生态环保项目专项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增强财政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支撑力。一是下好“先手棋”,强化项目预算评估。要求申报中央或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应当充分开展预算绩效评估,局内部相关科室组成评审小组实施绩效评审,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管好“责任田”,做好资金运行监控。聚焦“数字赋能”,强化项目资金动态监控。以数字财政系统全面运行为依托,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生态领域专项资金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全面掌握资金流向和监督,做好财政资金从预算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三是唱好“重头戏”,从严落实财会监督。做好财税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有关监督工作,构建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督协调配合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对监督发现的问题,严格依法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2023-10-31 10:25:21
主持人
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红树林之城”各项建设与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请您介绍一下湛江财政是如何加快构建多元资金投入格局的呢?
2023-10-31 1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