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勇担财政职责使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行风热线,我是宋琦。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当前我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的财政政策责无旁贷。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要提升效能,而且还要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今天节目当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湛江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曜,湛江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辉龙,社保科科长李志华。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一位行评团成员,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李洁萍教授。

本期节目的互动主题是勇担财政职责使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民生型财政,钱袋子当中的八成均投向民生领域,让我们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想请李局给我们介绍一下,在当前的这种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之下,财政将如何继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2022-04-27 11:00:00

李曜

好的。湛江市财政局一直致力于打造民生型财政,一直以来,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全市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按照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努力把财政“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一是抓好收入,壮大财力。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通过加强收入组织,积极培育税源,加大资产资源盘活力度等多种举措,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疫情防控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2020年,财政部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7.78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40亿元,首次突破160亿元大关,收入规模从全省第11提升至第9位,创近10年最好成绩,同比增长16.4%,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近五年年均增速达7.3%,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2022年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97亿元,增长10.7%,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

二是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财政政策资金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全市各部门都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的专项资金支持。如2021年全市共获得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90.79亿元,可比增长11.1%,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如2020年以来,我们争取债券资金452.78亿元,用于民生项目支出是260亿元,有力地保障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医院、交通、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建设。

三是在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上,履行好部门职责,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突出位置,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21年,全市民生类支出454.29亿元,增长2.1%,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3%。其中,教育支出122.28亿元,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78亿元,增长15.3%;交通运输支出22.61亿元,增长2.7%;住房保障支出16.93亿元,增长10.3%,财政资金有力支持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2022-04-27 11:05:40

主持人

刚才我们也有讲到当前财政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市财政局可以说是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如减少一般性支出、非刚性支出等,那是否意味着党政机关要过紧日子了呢?


2022-04-27 11:12:05

李曜

确实是,按照主持人讲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部门在资金安排上认真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怎样过好紧日子,用活资金保障民生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请董辉龙副局长介绍一下。


2022-04-27 11:14:34

董辉龙

好的。总的来说,就是要用政府过紧日子来换老百姓过好日子。湛江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常住人口超过一半,民生的支出需求很大,财政的压力很重。为全力保障民生支出,落实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市财政部门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严格支出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管理,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应压尽压、可压尽压。2019-2021年全市共压减一般性支出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6.13亿元,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财政资金拨付下去,资金怎样落到实处,而且达到预期效果,这涉及监管的问题。在财政资金监管方面,为保证民生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中央建立了直达资金监管机制,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加强监管,确保民生资金真正惠及企业、到达老百姓手上。具体情况请社保科科长李志华同志给大家汇报。


2022-04-27 11:15:11

李志华

2020年以来,中央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出台一项政策,对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从2020年开始,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重要的保证。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立直达资金分配、拨付、监管、督导一竿子插到底的监管体系。2021年,全市直达资金131.02亿元,累计支出达123.89亿元,支出进度为94%。资金惠及企业346家,惠及民众达2288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直达资金达117.28亿元,累计支出超过序时进度23.7个百分点。资金惠及企业65家,惠及民众800万人次。


2022-04-27 11:20:39

主持人

谢谢。湛江市在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财政数字化转型也是政府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财政局在数字财政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022-04-27 11:23:33

董辉龙

为提升服务民生的水平,加强数字化技术在民生资金监管方面的应用,2021年5月份,湛江市“数字财政”系统正式上线,依托数字财政建设,赋能助力全市民生资金管理,将全市民生资金数据嵌入数字财政系统中,对每一笔民生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实行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监管,为民生资金拨付搭建了快速通道,实现上下级资金调拨零跑动、零延误,强化了民生资金安全管理,确保民生资金管理规范安全高效。


2022-04-27 11:25:56

主持人

好,这时候我们来接通一位听众的电话。这位听众,您好!


2022-04-27 11:28:59

听众

我家有一艘渔船,今年准备改造一下,请问政府捕捞渔船更新改造,有什么补贴吗?


2022-04-27 11:29:29

主持人

今天财政局的几位领导也在直播室,我们来现场回应一下吧。


2022-04-27 11:31:56

李曜

对湛江而言还是比较多的,但补贴是不能随意发放的,渔船改造要补多少钱是有规定的,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近海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农函〔2022〕123号),强调要以促进我省捕捞业转型升级为目标,这个是目标。推动现有老旧、木质、水泥、钢质渔船更新改造升级为资源友好型及新材料渔船,并纳入国家“双控”管理。也就是说并不是想改就改,必须纳入国家的“双控”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才能进行更新改造。如果说没有通过审批,就直接去做了,可能要拿补贴有一定困难,而且(文件)还规定了,已享受上轮(“十三五”期间)及本轮(“十四五”期间)整船更新改造补助的渔船、已享受本轮的船上设备更新改造补助的或已经纳入本轮减船转产计划的,不得再申领渔船更新改造补助。


2022-04-27 11:32:54

主持人

借着这位听众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在去年大概五一前后,记者去硇洲岛采访的时候,我们跟当地的农民聊天的时候聊到政策性农业保险,但发现当地的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知之甚少。其实,我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推行很多年,而且相对来说也算比较成功,比较全面,涉及农林牧业等。从财政的角度,将如何进一步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


2022-04-27 11:38:15

李志华

农业保险是财政资金重点保障的对象。虽说湛江财政收入增速比较快,但财政的规模还比较小,财政还是比较紧张的,但对农业保险财政部门非常重视。

如在2020年9月,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湛江市贯彻落实意见,通过十七项重点工作措施,计划到2022年,湛江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保费收入目标为6.58亿元。

2021年,市本级安排农业政策性保险资金6056万元,同比增长261%。湛江市农业保险深度从2019年0.48%提高到1.23%,农业保险密度从146.18元/人提高到432元/人,保费收入规模达到7.91亿元(包含农垦地区),保费规模排名全省第一,为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107.12亿元,农户获得保险赔付5.02亿元,为服务全市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2021年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10个优秀案例中,湛江市财政局承办的《关于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入选。


2022-04-27 11:40:43